AvaTrade环球焦点

IPO大门渐闭,支出零售领域造富泡沫幻灭

时间:2025-07-04 14:51:32分类:娱乐来源:爱华外汇官网开户

核心提示 :IPO造富时代的光环褪去 ,迎接大家的是未知的战场和挑战  。

作者/东方‍‍‍

ID/lingshouke

IPO大门渐闭,支出零售领域造富泡沫幻灭

今年 ,港股IPO市场连续升温,不少品牌开展扎堆上市 ,但IPO却一再被搁置 。AVA爱华外汇平台

自去年开展 ,在传染病的催逼之下 ,促使不少领域开启新一轮上市潮流 。

例如在传染病连续不断冲击下的餐饮业,绿茶 、七欣天 、杨国福麻辣烫 、乡村基  、老乡鸡等超10家餐企品牌纷纷IPO  ,开启了上市流程 。

但成功上市者寥寥 。

1

港交所的半山腰太挤

被业内探讨最多的莫过于赴港交所上市的“钉子户”绿茶集团了。

曾几何时,绿茶的热烈可见一斑 ,巅峰时期等候的食客要排队2小时才有座位 。只可惜 ,这家“初代网红餐厅”却屡屡在IPO门口前止步 。

2022年10月 ,绿茶集团的上市申请资料再次“失效”,这已经是绿茶集团第三次递表、第二次通过聆讯后招股书失效 。然而 ,AVA外汇平台MT4下载直至目前也还未等到IPO的日期。

在绿茶集团的身后,还有着一串长长的队伍在排队等候 :杨国福麻辣烫、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 、老牌网红餐厅绿茶、连锁快餐品牌乡村基 、中式海鲜连锁餐厅七欣天  、众汇代理蜜雪冰等等  ,多家餐饮公司都在近两年内接连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,但至今IPO杳无音信。

进入2023年,进击A股中式快餐第一股的中式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 、老娘舅再次向交易所提交IPO资料,但如今也仍然没有上市资讯传出 。

过去两年,餐饮成为传染病下打击最大领域之一,一家家连锁餐饮公司期望通过IPO“曲线救国” 。

然而,二级市场未必买账,就连被头部机构预测暴涨的卫龙 ,也在上市当日估值砍半 。

对于港交所半山腰拥挤排队等IPO的支出零售公司 ,一位领域人员对《灵兽》表示 ,“现在大家都在‘曲线救国’ ,但港交所未必能盛的下那么多急需‘救国’的公司  。”

自从去年以来,支出零售难上市的悲观情绪弥漫在整个领域以及创投圈内 ,直到今天仍未消退。

就连凭借供应链与加盟结合的优势 ,一年进账100亿,净利润接近20亿的蜜雪冰城 ,近期关于推迟上市的资讯也在市场中流传开来 ,能否如期上市,目前仍是个未知数。

值得一提的是 ,在餐饮公司上市难的当下,今年港股第一个支出零售的餐饮公司达美乐比萨等来了IPO 。

细数达美乐的上市之路,也颇为艰辛 。

2022年3月份 ,达美乐第一次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,此后IPO事宜便一再被搁置。AVA爱华外汇平台直到10月份第二次提交申请,一个月后 ,港交所披露了聆讯资料。12月13日,达势股份开展曝光发售 ,招股价每股46港元至50港元,并计划于12月23日开展在港交所交易。

离IPO只差临门一脚,达美乐中国却在12月19日突然发表声明称,“鉴于现行市况 ,经征询独家整体协调人后,本公司已决定推迟全球发售” ,IPO计划再次中断 。

直到今年3月第三次提交招股书  ,达美乐中国才终于走完了这条艰难上市路。

虽然今年第一个支出零售的餐饮IPO虽然开启开展,但此前市值并未能如预期。

而像达美乐这样能够成功IPO的支出零售公司并不多 。

2

现金流困境 ,需要“曲线救国”

支出零售上市潮的开启 ,在传染病的第二年就已经有征兆 。

2021年9月 ,被称为成为“火锅第三股”的捞王,也开展了品牌第一次IPO道路。除此之外 ,蜜雪冰城 、老乡鸡、老娘舅、紫燕百味鸡等品牌,都开启了上市流程 。

进入2022年之后,谋求上市的品牌更多了。

先是乡村基分别在1月、7月多次提交资料 ,然后是只有47家门店的日料放题餐厅上井4月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 。

除此之外,达美乐、杨国福麻辣烫 、七欣天、和府捞面 、百果园等等也纷纷开展谋求上市。

对于公司的扎堆上市  ,业内人员表示 ,主要也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 :

一是,传染病反复之下很大一部分支出零售公司陷入“现金流”的困境 。

在反复“失血”之下 ,想要保证好品牌的“现金流”却难上加难。公司面临最核心难题就是客流不平稳的难题。

一位餐饮公司主管人曾对《灵兽》坦言 ,“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都面临着资金紧缺的困境 ,虽然我们也寻求以外卖 、自提等方法积极应对  ,但门店租金 、平台费用、员工薪酬等成本支出 ,依然压力巨大。”

所以上市成为了很多支出零售公司突破当下盈利困境  ,为品牌“找钱”的快速路径 。

彼时,业内很多曾经放话“永远不上市”的公司  ,也一改昔日口径,决定上市来实现对公司的“曲线救国” 。

例如 ,当时对比受留意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,在传染病之后也改口称 ,西贝已决定上市,目前寻找合适的时间和资本 。

从快餐赛道来看,领域本身属于薄利多销的生意 ,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引发客流急速下降 ,资金承压非常大,加上快餐品牌在低客单价之下 ,要想突破盈利困境,只能通过快速拓店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。传染病之下正是难得的抄底扩张机遇 。

两重因素叠加之下 ,上市成为了必然的选择。

二是 ,资本的助推,加速了支出零售品牌迭代 。

2021年被资本再次来做一遍的新支出品牌暴增。

据窄门餐眼数据 :2021年 ,餐饮领域发生可供观测的投融资事情达到近400起 ,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过500亿元,另有近百起投融资事情未曝光融资金额 。

彼时 ,支出零售融资叠加传染病正不断加速旧有品牌迭代,公司的生存周期缩短,竞争愈发激烈。

品牌要想逆势扩张或谋求新的推动曲线,打造自己的供应链 ,设立更稳固的“护城河”,都需要充足的现金流 。因此上市成为了餐企连续推动的关键路径。

3

IPO造富时代远去

摆在眼前的难题是,上市能否实现“曲线救国”?

或许从逻辑上来讲 ,没有什么大的难题,以上市来补血 ,也是推动路径之一,但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。

一方面,上市的确是处理餐饮“现金流”难题的有效途径 。上市融资以后 ,支出零售公司不再被资金所困 ,可以有效的提取股民资金  ,提升经营规模 ,进一步补强品牌供应链,增强品牌竞争力 。

并且 ,上市也可以增强品牌作用力,快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。

但另一方面,上市之后,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外界留意,一旦上市后出现了经营层面等难题,很快就会被放大  ,引发估值急剧缩水 。

上市以后活的很好的公司也并不多 。例如2012年上市的乡村基 、小肥羊已退市,湘鄂情陷入股权战争,小南国不断内斗等 ,以及最近的全聚德更因三年连亏而引发留意。

上市即巅峰的时代越来越远去,摆在眼前的是IPO开展越来越不赚钱。

例如,“新茶饮第一股”奈雪的茶上市不到一年 ,已经从IPO首日的340亿港元市值跌落至139亿港元左右 。曾几何时 ,每一个IPO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富盛宴。如今 ,这个时代目前渐渐远去。

从港股方面来看 ,一边 ,是大量公司排队IPO;另一边 ,港交所却是稀少的新股聆讯 。

这一幕在支出零售公司身上更为显眼。自全球传染病发生以来 ,遭受重创的线下实体店因现金流紧缺变更了对资本不重视的认知,为了活下去开展接触资本市场募资 。悄然间 ,中国支出零售中的餐饮公司重回VC/PE视野,上市潮浩浩荡荡 。

然而理想很丰满 ,但现实甚为骨感 。尽管公司一家接一家提交港股招股书,但至今仅有达美乐一家餐企成功上市 。

“传染病当下 ,急需用钱的餐饮公司才想着去二级市场融资 ,但现在的形势对它们并不友好 。”一位专注支出的理财人表示。

当然 ,不只是港交所  ,A股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 。2022年内IPO被否和主动撤单达百家,包括八马茶业、郎酒等等。当IPO的时间轴被拉长 ,一些公司干脆就此偃旗息鼓,再次变更上市时间表,或直接撤回IPO。

复盘以往,IPO敲钟曾是VC/PE最为期待的高光时刻 。但时过境迁,现如今大家心照不宣“时下不是IPO的好年份”。

去年 ,“中概股回港潮”也堪称浩大 ,其中不少人采取了一种此前罕见的上市方法——双重主要上市 ,简而言之挂牌但不募集资金。然而不募集资金的背后是一个难以掩盖的尴尬——受市场状况的作用  ,如果在现阶段进行大规模募资 ,未必能募到心目中的资金,甚至可能会拉低估值。

一位支出理财人坦言 ,自己倾向于公司去A股 ,但如果是支出类 ,有的合规性改造对比难 ,不太容易上A股 ,所以国内支出公司往往选择去港股,但要被碾压估值。“我们在跟早期被投公司设计架构会提醒他们,香港市场估值往往是境内的2/3 ,但是境内难题是发行不确定性强 。两边都需要变更好预期 。”

长久以来,IPO都是中国VC/PE一直依赖的主要退出方法 。其中被投公司的IPO仍是最主要的退出渠道之一,但是港股IPO数目急转直下,美股更是降到了冰点,A股也从新股破发走向频频弃购尴尬的当下 ,无不在昭示着——IPO造富时代的光环褪去,迎接大家的是未知的战场和挑战 。

一周热点

编辑推荐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AvaTrade环球焦点   sitemap